2012年各厂商内部电池产量将延续2011年的市场趋势,NPDSolarbuzz估计。也许赛维LDK将加入领导厂商阵营;然而,仍然有许多二三线厂商收到新的生产设备,并希望从一线厂商手中夺取市场占有率。预期2012年产业生长速度将再次受到欧洲政策调整的影响,谁能够为终端市场提供低本钱且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出现在新的全球前十的名单上。
2011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太阳能电池厂商坚持优势地位,据eettaiwan NPDSolarbuzz最新出版的太阳能厂商、产能与设备季报显示。全球前十大供应商名单中占据了8席。2011年的喧嚣散去之后,晶矽和薄膜电池厂商的前十名和12个月前相比,只有几处排名顺序上的变化;十大太阳能电池厂商的产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40%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
因此前十大厂商产量比例出现下滑似乎有点奇怪,目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电池厂商已逐步退出。但NPDSolarbuzz指出,这是反映了2011年试图进入主流的厂商数量众多,有超过350家晶矽和薄膜厂商在2011年初提出从数十百万瓦到超越2GW产量目标;尽管只有很少二三线厂商能达成他雄心勃勃的目标,但他整体的乐观预期(年度产量增长率33%成为了供给过度的催化剂,并导致2011年平均售价的快速下跌。
过去,NPDSolarbuzz表示。电池厂商会因为出货量排名较高提升了品牌价值而满心欢喜;然而随着市场价格的下跌,厂商们现在更优先重视本钱。考虑到厂商的本钱结构包括内部生产和外包,这意味着内部产量排名的影响相对变小了然而,统计各家电池厂商(包括晶矽电池和薄膜电池)内部产量仍然能提供一些领先指标,来衡量2012年太阳能产业中游厂商的制造状况是否良好。
对于这些厂商而言,2011年已经有许多关于产业内日本、欧洲和北美电池厂商转让的评论;NPDSolarbuzz预言。2012年的挑战仍然艰钜,因为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厂商仍然透过领先的本钱优势来影响终端市场。
虽然大多数一线电池厂商有足够的内部产能来供应所有模组的需求,协力厂商代工及加工制造成为了2011年晶矽产业公司动态的一大特色。产能及产量过剩的大环境使得一线的垂直整合晶矽厂商可以选择内部生产或者利用二线的或者台湾的电池厂商的产能来贴牌。2011年。很多厂商都利用非常低的市场现货价外包了最高到30%电池生产。
FirstSolar2011年冲破重围,NPDSolarbuzz调查数据显示。成为唯一一家挑战主流晶矽厂商们薄膜厂商。FirstSolar建立了一种很少人能够效仿的整合下游的垂直业务模式,并提升产量来满足自己强劲的内部项目储藏。放眼未来,薄膜厂商的挑战是如何与本钱显著降低的晶矽同行竞争。
使得台湾厂商茂迪、昱晶和新日光坚持全球前十名地位;台湾出产的电池透过胜利地将高品质(高转化效率和高良率)和低价格相结合,来自中国、日本、欧洲和北美下游模组厂商对高效晶矽电池的强劲需求。更加巩固了产业领先的品牌形象;另外两家台湾电池厂商,升阳科和旺能光电也表现强劲,位于2011年电池厂商排名的前列。
包括许多在年底的库存出清。此外NPDSolarbuzz指出,以上五家台湾电池厂商共同在2011年贡献了超越3.6GW电池产量。美国的反垄断诉讼案为太阳能电池厂商带来了一种不确定和困惑的气氛,很多入口北美的中国领先厂商的应急计划是改用台湾生产的电池;因此这至少将在短期导致台湾电池产量比重的增长。
此注重品质的时期从模组厂商胜利朝向电池与模组领导者过渡,另外值得一提的中国太阳能厂商天合光能。显示了该公司对成本结构的重视;天合抵御了生产中引入高风险高技术概念电池的诱惑,并凭藉低成本的规范制程电池生产线稳步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