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个“大胆”想法:当年我国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突破种种封锁研制出原子弹,石定寰说。如今就一定能攻破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缩小与国外的差异,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国家应该明确牵头部门,联合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光伏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适时制定光伏产业技术规范、产业技术规范,规范光伏产业市场及促进企业间的合理、有序竞争。
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发展前景。记者日前在局部光伏产业大省采访时,太阳能光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光伏产业人才短缺、科研力量分散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瓶颈”难以解脱自主创新能力单薄、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的局面,应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将基础性高端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层面,谨防错过与发达国家同步起跑的战略机遇期。
企业互挖“墙角”光伏人才总体短缺。
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石定寰说。集合了固体物理学、资料学、资料工艺、机电工程和仪器设备开发等多学科和综合性技术的系统工程。目前,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了比拟完善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相对较晚,研发的基础相对较差,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使得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未能完全获得突破,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特征。
人才总量缺乏,记者日前在无锡尚德、保定英利、中电电气等大型光伏企业采访了解到目前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主要靠海归人才。一些刚刚培养幼稚的人才经常被其它企业高薪挖走。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说,有一支200多人的研发团队,但还是感觉人手不够用,不想要的人才硬往里挤,想要的人才却招不到
公司现在把太阳能发电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中国节能公司(杭州)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重恩说。但是很难招到技术人才,就专门在江苏设立分公司,高薪从无锡尚德、阿特斯等大企业挖人才,这样总算勉强把研发团队支撑起来。
这个市正在努力打造光伏产业基地,浙江省衢州市经委工业投资与规划处处长周翔说。并制定了人才吸引计划,但来应聘的专业对口人才并不多,没方法只能招一些“半成品”人才,比方搞多晶硅技术的都是学化工、半导体等专业转来的
一直搞皮革生意,石家庄东明中硅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鑫说。看好光伏产业前景,去年7月动工建多晶硅项目,没日没夜地赶进度,不到半年就投产。可是技术人才却很难招,只好到大企业去“挖”
研发能力单薄,石定寰说。致使我国光伏产业将进一步受到国外市场打压。以多晶硅为例,价格连续跳水,一个重要因素是海外七大多晶硅生产企业的产品扩产,因为技术幼稚,生产本钱大大低于我国企业的明年,多晶硅价格极有可能继续下跌,迫使国内多晶硅行业呈现价格倒挂,行业生存面临危机。
跟不上产业需求高校专业设置滞后。
无锡尚德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新人才机制,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尚德商学院院长徐源认为。吸引留学人员中的前沿科技领军人物回国创业。但这样的人才目前在国内基本上培养不出来,因国内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即使一些低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也很难招到
为了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说。2004年就主动找到华北电力大学,商谈开设相关专业,但因为审批环节多,这所大学直到2007年可再生能源专业才正式开设。由于师资力量单薄,对今后培养出的毕业生素质仍表示担心。但是有总比没有强,依照通常的经验,培养一个成熟的学科需要5至10年,华北电力大学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的建议就没有那么顺利被采纳。魏启东说,与马学禄相比。也是2004年就建议东南大学开始相关专业,但因为师资等原因,至今未获批准。一直觉得,不是高校没有培养能力,主要是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因为国内缺少专门的学科人才,国内光伏产业领军企业-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志波说。一般招用电子、化工等专业毕业生,经过一两年再培养,才干胜任研发工作。此外,与多个欧美国家的大学建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时刻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动态。
江西省从今年开始,据了解。扩大光伏专业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规模,计划用7年时间培养10万名“光伏专业”人才。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承当培养任务的主要是民办高校,如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培养太阳能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除了江西,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高校中首开光伏专业,并正式聘请中科院广州分院专家挂职指导新专业建设。
总体而言,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刘峰副所长认为。目前国内在光伏人才培养上,基本上还停留在二流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层面,国内知名院校虽然在光伏领域有所研究,但均未开展系统化的教学,这与光伏产业在国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
捅破核心技术“窗户纸”高端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刘峰副所长说。每一次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崛起,都是一次与发达国家同步起跑的战略性机遇。国光伏产业高端人才培养应尽快上升到国家战略,掌握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同步起跑发明条件。
目前的光伏技术研发,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说。作为企业行为的应用性研究比拟重视,但应该成为国家行为的基础性研究重视还不够。企业的研究不能代替国家层面的研究,企业要干的主要是近期的国家要关注长远的谁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谁就占领了光伏产业未来。很多发达国家都成立了光伏技术研发“国家队”如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荷兰国家新能源研究所等,政府每年投入巨资,保证了科研力量。
金融危机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石定寰说。美国救市的7000亿美元里面,有1000亿美元是用于新技术开发的而我国四万亿投资计划多数是基础建设。国家863计划里面,项目最少的新能源。国光伏技术研发体系不完善、投入缺乏,还缺乏国家层面战略性考虑。
必需将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石定寰说,光伏核心技术研发单靠一个企业、一个研究所很难突破。吸收民间资本的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近日成立,主要是将国内十几个分散的研究机构专家智力集合起来,囊括研究人员300多人,联合从事基础性、战略性的研究工作,搭建起一个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这是国家未成立相应机构的情况下,民间组织的一个新尝试,实际上是干了政府该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