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话向记者介绍了2.4G芯片。
不做普通芯片。>
要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赵华峰开始做RFID测试,2005年。也就是射频识别。工作中,学到许多RFID技术,比方使用900兆芯片和13.56兆芯片的卡片,如门禁卡和银行卡等,必需贴近读卡器才有反应,卡片处于主动的地位,而使用2.4G芯片的卡片,就能主动“联系”上读卡器,完成读卡。
赵华峰在深圳建立工作室,2008年。目的很明确,不做普通的芯片,要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这里的核心技术”指的就是2.4G芯片,可以在200米的距离内,通过电源传输数字信号,而不是模拟信号,这意味着芯片里能够记录信息,成为一个信息采集器。
团队研发的首款2.4G芯片
去年底揭开面纱
赵华峰和团队做出的第一款2.4G芯片在去年底揭开面纱。这款芯片是国内做好的设计框架,经过近3年的研发。然后送去国外流片,做成了8寸的晶元盘后,再将每张晶元盘切割成7000多片4毫米见方的芯片,每片芯片还没有小指甲盖大。
赵华峰投入了上千万,为了研发2.4G芯片。且至今还没有大的收益。说,不只设计和加工工艺会影响芯片,芯片老化测试和实际应用对于判断胜利与否也至关重要,所以必需经过1年至2年的产品考验,才干进行判定。这种不确定性,让赵华峰在找投资的时候遭受了许多质疑。这个东西国外已有了未见得能做得更好,且收益这么慢,究竟行不行啊?赵华峰理解他想法,上千万的投资放在其他行业,可能早已赚回更多,而像他一样做技术的人大多都怀揣梦想,总在想,假如不做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就永远不可能赶超别人,所以我一定要做有自主产权的技术。正是这种偏执,让赵华峰坚持到现在
有适合研发的环境”成都像美国的硅谷。>
2.4G芯片已开始在广东的一些学校投入应用了将芯片里输入学生及家长信息,目前。放入学生卡内,学生进出校门时,不只不必刷卡,家长还能收到短信通知,解学生的动向。
认为2.4G芯片所具备的定位和判断的特性,赵华峰的梦想不只是如此。能够实现更多受制于技术的想法。比方冷链控制,运输疫苗的过程中,如果温度时降时升,那么疫苗就要作废,而运输过程中是很难时刻记录温度的利用2.4G芯片数据采集这个特点,便能够形成温度曲线图,从而判断疫苗是否已经失效。 |